【编者按】于成龙,我国历史上唯一被誉为“天下廉吏第一”,被评价为“吏者之师”“圣”成龙,其“国家之安危在于人心之得失,在于用人行政识其顺逆之情”的治政思想至今有突出的现实意义。7月13日,实践团成员与吕梁市直工委四级调研员、驻来堡村第一书记高平、于成龙廉政文化园讲解员韩小琴老师一同感受于成龙精神风范,挖掘解读天下第一廉吏的现实意义。
十年境迁 清廉惠堡
“廉吏故里,廉政文化”的路灯牌随处可见。“于公故里话廉政,坚守清廉铸忠诚”的“爱莲”心说牌匾映入眼帘。“这十年来,我由一个外乡人转变为来堡村的一份子,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了于成龙思想文化。在应聘成于成龙廉政文化园的一名讲解员后,我亲眼目睹了廉政文化带来的变化,来堡村也逐渐从一个闭塞的小山村转变为一个幸福感满满的美丽乡村。”伴随着韩小琴老师的讲解,实践团成员们漫步在于成龙廉政文化园中,感受着廉政文化对来堡的重要性,体会着来堡的十年变化。

于成龙故居面南背北,靠山而建,窑洞形制,为清早期建筑。故居不大,却展示了于成龙的清廉品质。位于于成龙故居下方的是于成龙业儒地——永宁书院。走入书院,院落中孔子的塑像和古朴而庄重的氛围让实践团成员肃然起敬,实践团成员在介绍中也了解到现在的书院秉承于公之遗志,设有多项主题活动课程,致力于弘扬、传承孝廉文化,在未来会将其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研学基地,从而让更多的人受益。在更进一步感受于成龙对于儒学传统的尊重和理解后,实践团成员也加深对于成龙的学识修养和儒学精神的认识,提升了自身的修养与素养,纷纷表示,要铭记于成龙的廉政精神,传承他的精神品质,把他的清廉事迹转化为青年一代奋斗的力量,深耕于中华大地这片拥有无限可能的热土,让青春生命变得昂扬而有意义。


博物致知 跨越时空对话
放慢脚步,倾听历史拉开的帷幕。实践团成员与吕梁市直工委四级调研员、驻来堡村第一书记高平来到于成龙廉政文化展览馆,领略廉政文化的深厚底蕴。

从高书记的讲解中,实践团成员得知,于成龙是中国廉政文化的集大成者,作为“中华廉圣”诞生成长的故地,于成龙廉政文化展览馆也被誉为中华文化展览馆。展览馆布置简洁大气,高书记在游览中向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了于成龙的廉政典型事迹,强调了其对廉政建设的重要贡献。实践团成员也在观看了相关文言介绍与文物古迹和倾听中,真正了解了于成龙的一生,感受到了廉洁奉公、锐意进取的崇高精神和坚定毅力。高书记提到,青年学子要时刻把廉政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行动中,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廉洁政治、廉洁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清风润万家 廉韵新征程
这次廉政文化参观之旅给了实践团成员很大的启发,同时实践团成员也发现来堡村已然将廉政思想融入到村内建设的各个方面。其中,移风易俗工作更是走在前列,作出了表率,现已被定为“吕梁市移风易俗示范村”。
实践团成员在入户走访中从村民和村内干部口中得知,来堡村以移风易俗为切入点,大力弘扬于氏家风家训,制定了《来堡村村规民约三字经》《来堡村移风易俗村民公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制度,旨在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路遇村口的李爷爷说:“我们村每个人都有《移风易俗口袋书》,口袋书我都是给家里上学的娃娃看的,我们这辈人没读过书,听不懂,驻村工作队就编了顺口溜,这样我就算不识字,但也会说呢!”一旁的闫大爷也说到:“我们村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时,经常举办活动,比如打造“一场一院”文化活动、扭秧歌、村规民约三字经等。每当听到“三字经”的曲调,我就情不自禁跟着音乐唱起来。”“我先辈,留美誉,第一廉,天下奇……”欢乐的歌曲,富有节奏感的歌词,实践团成员也随着村民们一同学习、传唱了《村规民约三字经》。


“以前办事宴,大家跟风攀比、大操大办,现在好了,村里推出了红白事宴一条龙服务,而且还安装了电子屏和音响设备,培训主持人、化妆师和丧事礼仪,免费给我们提供服务,我们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提起村里的惠民政策时,王大爷很自豪的对实践团成员说道。这一系列的惠民、利民新举措,促进来堡村形成了文明新风尚。武当山下,松峪河畔,廉吏故里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茶余饭后,夜幕降临,留守在村里的人们不约而同走出家门,在村里的文化广场健身娱乐,俨然一幅城市人的生活图。现在村风正了、民风顺了,幸福也变得很简单,每一个来堡村人都有十足的存在感和自豪感,感觉生活在来堡村很知足,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