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古村落,是一个时代的光华和缩影,记录着所在地域的人文细节与历史变迁。古老又靓丽的大张镇贾村,和谐地共存于霍山脚下、大运高速旁、汾水之滨。它用悠久的沧桑经历传说着自己的繁荣与文明,用博大宽阔的胸怀包容着曾经的兴盛与衰落,它静静地耳目共睹后人的起起落落。
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唯有抓住人才、保留人才,才能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大张镇贾村是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也正是因为贾村注重人才,才使得其拥有“文化第一村”的称号。

7月上旬,商务英语学院“英语+遇见美丽中国文化团队”前往霍州市大张镇贾村来参观此文化第一村。

“地以人贵,人以地传”,在人们诙谐的调侃中,一个“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秀才村,就从历史深处自如而又真实地款款走来。
向外探寻 向内思考
一进入贾村,红瓦绿树,一派新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色,数量众多的民居建筑是村庄古老历史底蕴的见证,也是民俗民风的载体。

队员们在沉浸别致一景之余,就看到这句谚语:“下了贾村坡,秀才比驴多。”这引起了队员们的好奇,这并不是传说,而是这个村深入骨子里的基因传承。

在寻访过程中,队员们听贾村的一位老者讲述:每年的清明时节,村里的人们都要去十多里外的霍山脚下祭奠自己的祖先,但在科举时代,一般都是状元才能骑马,而秀才只能是骑驴,因为路途比较远,所以秀才们都要骑着毛驴去祭祖,由于秀才数不胜数,毛驴不够用,才有了这样的顺口溜。由此可见贾村古代读书人的功名之路的艰辛,同时映射乃是人文荟萃之地,诗礼簪缨之乡。

在参观过程中发现村子里有许多与状元相挂钩的事物,如状元酒,状元水。


无不体现出这个村庄对人才的重视,队员们也被其浓浓的“状元”氛围所打动,便进行了深入探寻。
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这座状元桥,伴随着贾村学子走过了百年沧桑和曾经辉煌的历史。桥的两边分别为本村的状元榜、硕士榜,以此来激励后代重视教育,好好学习。


据守护人说,在桥上走过,楼里烧香许愿后就能金榜题名,因此,每逢考试季,有很多当地或外地慕名而来的学生来这里烧香许愿,走状元桥。

在每年的三月初十,在贾村会举办一场文化底蕴非常高的庙会。贾村庙会比其他的庙会的人多,而且人群中文化人占多数,有许愿的,有还愿的,虽然不一定能实现金榜题名,但却推动了村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向美而立 向光而行
贾村的人们寻龙、止邪、点穴、观水,汇聚自然之力。凤凰展翅的贾村山脉,让贾村人懂得做人要讲情重义、忠诚厚道、行为端正;川流不息的淙淙“倒流水”,使贾村人变得聪明睿智、好学上进、善于交际;古朴典雅的贾村文物古迹群,使贾村人明白阴阳互应、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因而在新时代的推动下,格外注重“人才振兴”,所以每年村里都会以奖学金的方式来奖励考上大学的大学生们。
正是这些传统美德的潜移默化及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才会滋养哺育出大批贾村的猛将谋臣,使得秀才举人如雨,一直延续到现在,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仍然竞相涌现。

今日的贾村正在从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庄逐渐变成一个经济发达、文化显赫,村俗民情多姿多彩的美丽村庄。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既是活力源泉,也是创新引擎,而贾村恰恰充分验证这个观点,真正地着力关怀、信任、培养人才。
三下乡团队被贾村的“培养人才”的氛围所打动,为此要时刻明白“人才就是自己”的这个道理。
青年的成长应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与历史同行、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的青春奋斗中汇聚澎湃伟力,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