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通讯技术发展的多样化,电信诈骗手段和形式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大学生被电信诈骗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防范各类诈骗的意识,维护自身财产安全提升同学们的自我保护能力。10月12日19:00,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23级辅导员范志刚老师于2教201教室举办了以“全民反诈,你我同行”为主题的辅导员说完满活动。

本次活动范志刚老师主要以“介绍什么是电信诈骗、电信诈骗的常见形式、如何识别防范电信诈骗、上当后的补救措施”四个板块展开进行讲解。
活动开始,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电信诈骗、电信诈骗的主要形式特点和识别方法。通过PPT对常见的“冒充国家相关工作人员调查唬人、冒充亲友请求‘汇钱救急’、虚构中奖、虚假信息诈骗、利用二维码诈骗、亲属信息诈骗”等六种常见的校园电信网络诈骗形式进行详细的描述,并通过举例说明这些诈骗的常见套路,提醒同学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受骗后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求助。从这些案例中希望我们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要理性思考,防止被骗。

最后针对这一系列给大家说了五个补救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同学们防诈骗的防范意识,构筑了坚实的思想防线,有效提高了同学们对诈骗的防范、鉴别和自我保护能力,为创建无诈骗和谐校园提供了有力保障。

社会上的诈骗事件层出不穷,有很多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诈骗行为,不断有大学生上当受骗,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保障自身人身财产安全。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对于骗局,更应该加强抵抗力,不要去相信占便宜的事,现在骗局越来越高级,我们也应该将我们的思维意识升级,保证自己的财产安全。这不仅仅是因为诈骗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没有足够的警惕心。因此,希望每个大学生都能具备一定的防范意识,减少诈骗行为的发生,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