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载于物,族髓附间, 运脉牵连,兴者襄见。前段时间由自媒体博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自制的网络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在各大平台走红。这是自媒体人的热忱,是不计成本的爱国之心,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骨气,是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认同感。为从通识教育的角度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史欣超老师于6月5日18:00在博学楼303举办以讲述“《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主题的辅导员说完满活动。
通过向同学们展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短剧,活动正式开始。短片以拟人手法,讲述一盏从大英博物馆出逃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偶遇一名在海外工作的中国媒体人,随后共同踏上归家之路的故事。除短句中列举的文物之外,中国众多珍贵文物如《女史箴图》摹本、《洛神赋图》等仍存大英博物馆,每件都承载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
此短剧走红后,网络上备受关注的魔术网红“高雨田大魔王”在大英博物馆内变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魔术——让文物流泪。这个魔术瞬间在抖音上引起了热烈反响,网友们纷纷表示被深深触动,唤起人们对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关注和思考。史欣超老师表示,这场魔术表演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文化传承的呼唤,对加强与践行通识教育大有脾益。

为增强同学们对中国文物和历史的了解,史欣超老师通过展示一些文物的图片,让同学们猜测它们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以此促进学生们对文物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解释了大英博物馆中中国文物的来源,大多源于近代的掠夺和购买,这些流失的文物是中国文化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伤痛。
在讲述中,提到圆明园的废墟和大英博物馆的33号厅。圆明园,这座昔日的皇家园林,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而著称,但在近代战火中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如今仅余断壁残垣。大英博物馆的33号厅则陈列着众多中国文物,这些珍宝虽得到展示,但它们的归属权始终牵动着中国人民的心。历史是面镜子,它映照出过去的辉煌与教训,无声地提醒国人:“落后就要挨打”。
中国崛起,国际地位提升,促使多国归还流失文物。如瑞士和意大利等国家,纷纷与中国政府签署协议,归还了部分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归之路展现了民族复兴的历程,更见证了中华儿女守护文化基因的坚定。尽管如此,英国却迟迟拒归还我国珍贵文物,他们以《大英博物馆法》为借口,自行设立了“禁止博物馆返还任何藏品”的门槛,称文物在英国能够获得比在本国“更好的保护”,从而拒绝将文物归还原籍国,法律成为阻碍文物回归的最大障碍。

如果文物会说话,如果思念有声音,那“回家”一定是共同的呼唤。“杯杯盏盏念故乡,相碰低吟诉衷肠。”“只是这具木镂之躯,承得住偷盗者的歉意,却载不动故人流连的目光。”“愿山河无恙,家国永安!”……小玉壶为国内文物带回了流落在外文物的家书,令无数人动容。那字字句句,体现出的是真切深厚的家国情杯。
史欣超老师总结道:“文物无声,但历史震耳欲聋。小玉壶的故事已经结束,但大英博物馆里的众多中华瑰宝还在等待回家。文物归心,“回家”呼声的背后是国人内心对那些流失海外文物的牵挂,是对中华源远流长文明的传承,是祖国繁荣富强赓续历史文脉的自信。这已经不单单是一部拟人短剧,更是一种情感认同、文化共鸣。《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知音无限、共鸣无限,这也证明了,这一代年轻人身上流淌的,就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不变的最深沉的文化自觉的基因、家国情怀的血脉。我们唯有发奋图强才能守护好神州大地,延续岁月静好的盛世,也才能不再让任何人、任何物流落他乡。”
未来的家国永安将是我们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我们应做好当下,志在千秋。春风弦响在故土,晚风笛音隔着万里路,缠枝纹思念生生如初,不幸战火中被掠夺失了归路,此时再见已是山河无恙,家国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