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 正文

【辅导员说完满】过洋节 你怎么看——晋中信息学院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24级辅导员说完满活动

发布时间:2024-12-04阅读数: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碰撞交融,西方节日在我国广泛传播,这一现象引发了诸多思考与讨论。为深入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12月4日14:00,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刘老师在二号教学楼201教室开展了以“过洋节,你怎么看?”为主题的辅导员说完满活动。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在我国社会尤其是年轻人中广泛传播,商家借机促销,媒体大力宣传,这些节日往往伴随着浓厚的商业氛围和娱乐化倾向。相比之下,部分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虽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庆祝形式和影响力上略显逊色,一些传统习俗逐渐被淡化,面临传承与发展的挑战。

刘老师指出,文化自信对国家和民族发展意义深远。面对“洋节”冲击,我们要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信念,深入挖掘传统节日内涵,借助创新庆祝形式、强化教育宣传等,比如将传统节日与现代科技及文化创意融合打造特色活动,同时学校与家庭重视传统节日教育,从小培养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从而让传统节日重焕生机。我们倡导理性对待洋节而非抵制,同学们在多元文化交融里,应尊重热爱本土文化,坚守文化自信。过洋节时不盲目跟风、不铺张浪费,以学习欣赏态度汲取其精华、舍弃糟粕,并且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通过参与庆祝活动、传承习俗等,使传统文化于新时代绽放新活力与魅力。

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记忆、价值观念与情感纽带,像春节的团圆、端午的爱国、中秋的思念等内涵,是民族身份认同与文化根基的核心部分。洋节多源于西方宗教、历史与习俗,与本土文化差异显著。适度参与洋节虽能拓宽视野、促进交流,但过度热衷则易侵蚀民族文化根基,致使我们在文化浪潮中迷失。在相关讨论里,同学们踊跃发言,软件(专升本)2406 班张美琪同学提出不应盲目跟风洋节,而应先深入了解并积极参与传统节日活动以传承文化精髓,她建议利用社交媒体创作并分享传统节日优质内容来扩大传播范围,从而在多元文化交融的当下,坚守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自信,彰显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

此次完满活动,增进了同学们对“过洋节”现象的理性认识,深刻意识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更为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撰稿:李佳楠  供稿: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摄影:李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