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机器人扭秧歌的电子脑壳里装了多少非遗DNA?”
在春节申遗成功的首个非遗年,为借势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直观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之处,3月12日12:00,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23级辅导员史欣超老师携手大信工学子于博学楼301教室拉开了一场以“解码非遗‘柒’迹,传承文化‘潮’我看”为主题的辅导员说完满活动,带领00后“玩转”非遗密码,解锁李子柒同款“潮”文化基因!

非遗侦探上线!解码春晚的“柒”迹密码
“2025年可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非遗年’!”史欣超老师化身“非遗侦探”,一开场就抛出一枚“文化炸弹”。大屏幕上,放映的春晚开场秀《迎福》瞬间点燃全场——李子柒身披黄青渐变长裙,裙摆翻飞间,潍坊风筝的织金蝴蝶翅膀、南京云锦的繁复纹路、北京绢花的柔美花瓣轮番登场,十三项非遗技艺“叠Buff”的战袍让同学们直呼“美到窒息”。
“这可不是普通裙子,是13位非遗大师的‘神仙打架’!”史欣超老师揭秘道:“天然植物染色耗时两天、吊染技法精确到秒、青神竹编牡丹花暗藏玄机……连发饰都是螺钿和成都漆艺的‘双厨狂喜’!用绝美非遗元素拼接的华美长裙,一舞一撇,尽显历史古韵。”


赛博秧歌VS皮影盲盒:AI给非遗整了个活
当春晚机器人扭秧歌的魔性画面跳出,教室秒变“哈哈哈”海洋。机械臂甩红绸、机器狗跳炭花舞的“赛博非遗天团”,让一些同学激动拍桌:“原来AI不仅能写论文,还能当非遗气氛组!”讲台上的“非遗盲盒”更让同学们手痒难耐。会跳舞的皮影小人被戏称“初代爱豆”、缠枝莲油纸伞被调侃“雨天出街必成焦点”、蝴蝶相框里的四季纹样让懂绘画的同学秒变“列文虎克”:“快看!这个适合纹样像不像《黑神话》里的盔甲图腾?”随机提问环节更是笑点密集,皮影戏三大流派?陕西的、潮州的、还有抖音直播跳《爱如火》的!巳升升吉祥物?龙角是青铜纹、鳞片藏云雷纹、尾巴卷成‘疯狂动物城’闪电同款!





让非遗在元宇宙开派对
史欣超老师指着AI机器人应援手幅:“未来的非遗传承人可能要会编程哦!AI能让青花瓷在VR里开花,但让文化活下去的,永远都是同学们对非遗文化的热爱,是你们眼里的光!愿你们像李子柒的竹编,柔韧有型;像皮影戏的灯光,照亮传统的新剧本;更要做非遗的‘野生代言人’——发弹幕科普纹样、拍Vlog记录绒花制作,用Z世代的姿势接棒文化‘潮’流!”


当00后开始用表情包解码四方纹,当校园出现戴英山缠花发簪上课的酷哥、撑油纸伞取快递的萌妹、还有在草坪摆弄皮影直播的社团……我想非遗文化会在同学们的心中更加具象化,终有一天,传统非遗工艺与现代科技文化的完美交融,绽放出盛世的篇章!
“非遗的‘潮’密码,不在博物馆玻璃柜里,而在你发抖音的指尖、改汉服的设计稿里,更在每一个惊叹声中!”毕竟,当四方纹样变成手机壳图案,当机器人跳起陕北秧歌,谁说文创新势力不能既“国潮”又“网感”呢?
(撰稿:段婷媛 刘江珊 供稿: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摄影:郭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