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 正文

【辅导员说完满】一起围观龙门民俗的正确打开方式——晋中信息学院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24级辅导员说完满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29阅读数:

为深化大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增强文化传承的责任感,3月26日,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24级辅导员卢松波在2号教学楼301教室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以“我为家乡代言”为主题的辅导员说完满活动。活动以“展示、体验、共享”为核心,通过文化展示、互动实践与交流对话三大环节,带领学生沉浸式体验龙门新春民俗,搭建跨地域文化交流的桥梁。

活动以各班级的“家乡文化展”拉开序幕。物联网2401班同学通过视频教学还原了山西剪纸的精妙技艺:红纸在指尖翻飞,一幅幅寓意吉祥的“荷叶蜻蜓”跃然纸上,台下学生纷纷尝试,感叹“一刀一剪皆是匠心”。网工2401班则搬出家乡美食“荞面碗托”的工艺介绍,团支书张博淞讲述冷粉调配的黄金比例——老陈醋、辣椒油、蒜泥与秘制酱料的融合。区块2401班的分享面塑过程:“面塑讲究‘一印二捏三镶四滚’,每个细节都是对传统的致敬。”

民俗互动环节将气氛推向高潮。物联2402班郝钰婧手持双槌,一段即兴绛州大鼓《秦王点兵》震撼全场。鼓声时而如雷鸣翻滚,时而似马蹄疾驰,台下学生自发分为两组:一队以掌击桌模拟战鼓节奏,另一队用矿泉水瓶敲击椅背应和,鼓点与“伴奏”交织,仿佛重现古战场的热血磅礴。紧接着,赵卓壮与贾子杰跃上讲台,舞动红黄双狮。狮头昂首摆尾,狮身辗转腾挪,二人还邀请台下同学共舞狮尾。学生张浩临时加入,三人默契完成“跳桩”“采青”等高难度动作,引得全场欢呼:“这才是‘狮王争霸’!”

“龙门不仅是‘鲤鱼跃津关’的传说之地,更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卢松波老师以河津龙门为引,结合《史记·夏本纪》与近年龙门遗址出土的商周陶器,解读社火文化与黄河文明的渊源。“为何龙门社火中必有‘旱船舞’?”面对提问,学生刘思远引用《河津县志》答道:“古时黄河水患频繁,旱船舞寄托了百姓对风调雨顺的祈愿。”南北民俗的碰撞更添趣味:晋北学生描述“除夕夜全村扭秧歌,雪地里踩出万字福”,晋南学生则展示“元宵节千盏花灯绕古槐”的照片,南北对话中,文化的多样性与共通性悄然浮现。

活动尾声,卢松波老师总结道:“民俗是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基因。今日我们不仅展示了技艺,更唤醒了大家对乡土的情感认同。”学生孔令涛感慨:“我曾觉得家乡的‘社火’只是热闹,今天才读懂每一段鼓点、每一盏花灯背后的历史。我和云南室友约好,暑假互访家乡,他教我扎染,我带他踩高跷!”

此次活动是基层完满活动系列“我为家乡代言”主题的首场实践。未来,学院将依托直播工作坊,持续开展民俗体验、非遗手作等活动,让传统技艺在青年手中焕发新生。

(撰稿:闫忠轩  供稿: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摄影:闫忠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