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 正文

【三下乡】Day1 镜头“栽”进瓜田 青春“接”力助农——晋中信息学院“瓜陇云耕”直播助农乡村振兴促进团

发布时间:2025-07-06阅读数:

7月5日,“瓜陇云耕”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山西省太谷县小白乡,开展直播助农实践。小白乡以“十年轮作、自然培育”传统产出优质西瓜,备受关注。搭建田间直播间,与瓜农交流,参与采摘劳作,调研品种特色,借数字直播连接产地与市场,记录青春助农实践,为探索直播助农新模式、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积累经验。

瓜田里的“直播间”

以镜头为桥,让小白西瓜的“传统密码”触达千万屏幕。“瓜陇云耕”直播助农乡村振兴促进团抵达村落伊始,队员们将直播设备搬进田间地头,便在村头树荫下搭建起直播帐篷。“要把直播间搭在离瓜最近的地方!”主播张茂云反复确认镜头角度,确保能清晰呈现这片“十年一茬”西瓜地的全貌——这里将成为小白西瓜与外界对话的首个“数字窗口”,也是团队用直播助力乡村振兴的起点。

对话“西瓜大户”——“凤腾哥”

“凤腾哥,您这小白西瓜看着品相特别好,和市面上的大棚瓜比,种植上有啥不一样的讲究不?”主播张茂云向身边的西瓜大户凤腾哥问道。“咱这瓜,不用嫁接苗,全是祖辈传下来的老种子!全程不打药、不催熟,就靠天养着,咬一口啊,那股子清甜全是太阳晒出来的味道!”西瓜大户凤腾哥对着圆滚滚的小白西瓜侃侃而谈。他切开瓜皮的瞬间,直播间瞬间被“这瓜看着就甜”“求购买链接”的弹幕刷屏,满屏热情印证着网友对小白西瓜的青睐。

“不像市场上那些大棚瓜能四季量产,咱小白乡的西瓜就得守着老规矩来——我们小白乡的西瓜恪守“清明播种、七月丰收”的农时,以农家肥滋养土地,10年轮作一次的耕作传统,让每颗瓜都吸足土壤精华。”这段对话,让队员们更深刻理解了小白西瓜的品质根基,也为后续直播推广积累了核心素材。

瓜田里的“调研小能手”

在西瓜地,队员们化身“调研小能手”,首要任务便是深入了解西瓜品种。他们向瓜农仔细询问,认真记录着麒麟、黑霸王、彩虹瓜等品种的特性,尤其关注到这些因甜度高而被选为“主推款”的西瓜。

期间,队员们与瓜农排成一字长队传递西瓜,双手接力的默契让采摘效率翻倍。瓜农大娘还传授了“听瓜诀”:“敲着‘嘭嘭’响的才是熟瓜,‘当当’声的还得再等几天。”起初,有队员误将“当当”声的西瓜当作熟瓜摘下,经大娘提醒后才恍然大悟,赶紧放回田垄。

一辆载满新摘西瓜的三轮车陷进泥地时,队员们挽起裤脚就往泥里钻。大爷找来干土垫在车轮下,队员们弓着腰用力推着车厢,队长杜宜真开着三轮车,大家齐心协力让车轱辘碾过土坡,满手泥污的大家回头笑了。“第一次知道助农不只是直播,更是要踩进泥里帮老乡解决真困难。”

离开采摘区,队员们又来到瓜农李大娘的田里,一场“除草实践课”就此展开。“草抢养分,瓜就不甜了”,大娘边示范边解释。队员们跟着动手,却因分不清杂草与瓜苗闹了不少笑话,经大娘一一指正后才逐渐熟练。结合此前了解的品种信息,大家整理出“小白西瓜品种谱”:麒麟瓜果香浓郁、黑霸王果皮坚韧耐运输、彩虹瓜瓤色独特口感脆甜……这些实践所得,为后续精准直播推广筑牢了基础。

从搭建田间直播间到深入瓜田助农,“瓜陇云耕”直播助农乡村振兴促进团的三下乡首日行程,在汗水与欢笑中落下帷幕。队员们不仅以直播镜头串联起小白西瓜的品质故事,更用双手接过瓜农的劳作接力棒,在采摘、推车、除草的实践里,读懂“助农”二字的重量。这场青春与乡土的相遇,让直播不止于屏幕里的吆喝,更成为连接青年力量与乡村需求的纽带。三下乡的意义,正在于以实干扎根土地,用数字赋能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看得见、摸得着”的青春动能,而这样的故事,还在小白村的瓜田间继续书写。

(撰稿:郭雅娟 姬怡娇 杨雅蓉  供稿:信息工程学院  摄影: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