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 正文

【三下乡】街舞青春遇见银发岁月——晋中信息学院“启舞计划”双场景实践打通服务闭环

发布时间:2025-07-07阅读数:

蝉鸣奏响盛夏乐章,青春跃动服务热情。7月6日,信息工程学院“启舞计划”社会服务践行团的学子们怀揣对街舞艺术的无限热爱,先后踏入兀舞堂街舞工作室与百福疗养院,让潮流艺术与银发温情双向奔赴,开启了一场潮流艺术赋能的“三下乡”学习交流之旅。

在机械律动中解码街舞文化内核

兀舞堂街舞工作室以跃动的节拍与炫目的灯光迎接志愿者。Popping专业舞者化身文化导师,从品牌“以机械之美,传递街舞态度”的创立理念切入,回溯Popping从街头即兴表演到国际赛事焦点的演变历程通过对Pop(震动)、Lock(锁停)、Wave(电流)等核心元素的细致拆解与即兴演示,生动诠释了Popping“刚柔并济、瞬息万变”的机械美学,帮助志愿者构建起系统的文化认知体系。

实践教学环节成为Popping技艺的沉浸式课堂,秦玮老师同工作室的舞者老师们从基础的Pop发力技巧、Locking节奏卡点,到高阶的身体控制与即兴编创,均以“慢动作示范+一对一纠错”的方式展开。“Popping的灵魂在于用身体与节奏对话!”导师们不断强调动作细节,鼓励学员将情感融入机械律动。

在热烈的学习氛围中,志愿者们的舞蹈技巧显著提升,团队协作默契也愈发深厚。思维火花在交流中不断迸发,志愿者与舞者老师围坐畅谈,互相分享与舞蹈结缘的故事,共同探讨“启舞计划”未来社会服务方向,为后续实践活动积累创意灵感。

从舞室研学到银龄服务的温度转场

当日下午,践行团带着上午研学的热乎经验走进百福疗养院,将潮流艺术转化为适老服务的“温情密码”。疗养院活动室里,志愿者以融合Popping机械质感与爵士柔美韵律的串烧舞蹈开场,特别改编的《桃花朵朵开》街舞段落中,Locking卡点与怀旧旋律巧妙融合,83岁的王奶奶跟着节奏轻拍扶手:“这舞比电视上的还鲜活!”

“启舞计划”队长延续上午在工作室的研学思路,为老人带来定制化街舞课堂:“爷爷奶奶们,街舞就像咱们年轻时在弄堂里唠家常,是自在的表达。”她用“老电影机器人”比喻Popping的机械感,以“跟着收音机晃悠”诠释Hip-Hop的随性,配合现场演示的“摇蒲扇”手部动作,让90岁的赵奶奶执意扶着轮椅练习,布满皱纹的脸上漾起孩童般的专注。志愿者们围坐老人身边展开“时光对话”,退休教师张奶奶翻出六十年前文工团老照片,曾参与三线建设的李爷爷用老茧密布的手比划奋斗岁月,这些故事被志愿者认真记录——正如上午在工作室记录舞者的教学要点般,成为“街舞+康养”服务模式的珍贵素材。

双向赋能的实践闭环

从兀舞堂的“动作拆解—文化解构—服务构想”,到疗养院的“艺术表演—适老转化—情感共鸣”,“启舞计划”在一日内完成“研学—实践—反思”的服务闭环。当队长看到李奶奶将教学动作存成手机备忘录时,深觉“上午在工作室理解的‘身体与节奏对话’,此刻化为老人与青春的对话”。

未来,“启舞计划”社会服务践行团将继续发挥街舞艺术特长,深入社区、乡村开展多样化公益活动,用青春的热情与创意,传递温暖与力量,在“三下乡”的实践道路上书写更多有温度的故事,用信院学子的独特视角书写文化振兴答卷!

(撰稿:刘晓琳  供稿:信息工程学院  摄影:“启舞计划”社会服务践行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