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瓜果飘香。7月7日,“瓜陇云耕”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太谷县小白村,一场以“小白西瓜”为核心的助农直播在田间地头拉开帷幕。此次活动不仅是实践团“三下乡”系列行动的重要一环,更通过“田间直连云端”的创新模式,为当地特色农产品搭建起产销对接的新桥梁,让乡村好物借助数字技术走出乡土、走向市场。




“云端品瓜会”:大白西瓜“圈粉”记
大白西瓜的“圈粉”时刻正热闹开场!小白乡的瓜农大哥“孟总”捧着沉甸甸的大白西瓜走进镜头,红透的瓜瓤、脆嫩的质感在屏幕前一目了然。“沙壤土种的,甜度够,单个十斤适合全家吃!”他的实在解说配上队员们现场试吃的满足表情,让“看着就流口水”的赞叹刷屏弹幕。更有互动惊喜点燃热情——点赞一路飙升,队员们顺势跳起活力扫腿舞,憨态里藏着乡土元气;热度持续高涨时,舒展的“大展宏图” 集体舞蹈更让网友直呼“这波操作太圈粉”!
随后一场吃西瓜比赛把氛围推向高潮。旁边围观的小男孩被拉进镜头,和队员们你一口我一口地比拼速度,最后几乎同时吃完的瞬间,镜头内外的笑声撞在一起,甜意混着欢乐漫出屏幕。这场既展瓜香、又显乡情的直播,正让大白西瓜从田垄走向更多人的心头。



“信工特调实验室”:舌尖上的乡村振兴
“家人们注意看!大白西瓜不止能直接吃,还能变身清爽饮品!”直播镜头转向田间临时搭建的“西瓜美食课堂”,队员们正手持刚摘下的西瓜,演示夏日特调的制作过程。切瓜时,刀刃划过瓜皮的“沙沙”声透过麦克风传开,鲜红的瓜瓤带着晶莹的汁水滚落杯中,引得评论区瞬间弹出“隔着屏幕都闻到甜了”的留言。




队员们手起刀落,大白西瓜的果肉溢出晶莹汁水——这颗天生“甜胚子”,正被赋予新的美味灵魂。队员们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咱们小白乡的西瓜甜度高、水分足,做果汁根本不用额外加糖。”他们将切块的西瓜倒入雪克杯,随着捶打,鲜红的瓜汁缓缓流出,再加入几片清晨刚采摘的薄荷叶,滴上两滴新鲜柠檬汁,最后用柠檬片和薄荷叶在杯口做点缀——一杯杯“信工特调西瓜汁”新鲜出炉。“这个喝法真新鲜!”“大学生就是有创意!”品尝着队员们送上的特饮,农户大婶们笑得合不拢嘴。




创意DIY:西瓜变变变!
“接下来是最期待的环节——西瓜DIY雕刻!”实践团成员化身“瓜田艺术家”,在西瓜DIY雕刻环节上演创意大秀,队员们巧手翻飞,普通的西瓜在他们手中变幻出各种造型:憨态可掬的西瓜小熊、威风凛凛的西瓜小鲨鱼、精致实用的西瓜果篮,还有活灵活现的西瓜乌龟。每一个作品完成时,现场都会响起阵阵惊叹声。“这些娃娃们手真巧!”“这西瓜都舍不得吃了!”农户们围着作品赞不绝口。
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买瓜还能送雕刻吗?我想摆在客厅当装饰。”还有人说:“看到这些作品,突然觉得小白乡是个有温度的地方,下次要去现场看看。”这场DIY直播,不仅让大白西瓜多了“艺术品”的标签,更让乡村的文化魅力顺着网线传向了远方。


今日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次突破5000,点赞量高达5万+,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指导老师武文娟在总结时表示:“通过直播赋能,我们让传统农产品焕发出新的生机。”夕阳西下,队员们仍在忙着剪辑今日素材,为明天的“农民主播培训课”做准备。这场融合了专业与创意的助农实践,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着属于信工学子的青春篇章。
从老瓜农的实诚推介到队员们的创意赋能,这场直播让“大白西瓜”从普通农产品升级为兼具品质与文化标签的特色产品。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助农实践,更印证了“青年智慧+乡土资源+数字平台”的融合潜力——当乡村振兴的种子遇上创新的雨露,便能在希望的田野上结出丰硕果实。
(撰稿:郭雅娟 姬怡娇 杨雅蓉 供稿:信息工程学院 摄影:范宏茹 马潇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