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太古县小白乡的瓜田迎来了特殊的一天。“瓜陇云耕”直播助农乡村振兴促进团在此开展三下乡第五天活动,以一场充满温情与活力的“云别”仪式,为阶段性助农实践写下独特注脚。队员们用镜头记录离别时刻,通过直播互动与技能传承,让数字助农的种子在这片土地持续扎根,为后续的“离村不离线”埋下伏笔。



点赞“爆”屏时 歌声裹着瓜香飘
最后一次开播的消息发出去,后台数据正跳动着数字乡村的脉搏,像瓜藤悄悄爬。“点赞过万就唱歌”的承诺刚落,弹幕便刷成西瓜红。没有专业麦克风,队员们围站在镜头前就唱——《水手》的调子起时,有人跑调却大声;《我们的明天》唱到高潮,瓜农大叔蹲在旁边笑,手里的刀“咔嚓”切开西瓜,红瓤的甜气好像顺着信号飘。《黄昏》的旋律漫出来时,他举着瓜凑到镜头前,刚摘下的大白西瓜被镜头怼近,不用滤镜,阳光透过果皮,让糖心纹理清晰如见。直播技术搭的桥很简单,却让城里人的“想吃”和乡下人的“想卖”,撞出实实在在的暖。



“屏”间双影像:《大展宏图》舞与IT男视频共浸瓜香
数字化浪潮漫过田埂时,我们举着相机拍离别Vlog。《大展宏图》的舞步踏在田垄上,既有昂扬姿态里藏着的乡村振兴期许,也透着大数据专业学子助农的初心。为让舞蹈与瓜田景致融得恰到好处,队员们在地里挪了又挪——蹲低怕挡着瓜,站高怕曝光过强,举相机的喊 “左边点”,跳舞的笑“再退要踩瓜了”,来来回回试了七八次才找准角度。
镜头另一端解博涵饰演的IT男视频,记录着另一种蜕变。曾觉得代码比泥土干净,可蹲在瓜田调直播参数时,草叶粘在镜头上,他却盯着屏幕里的互动数据笑了——代码不再只困在服务器,能变成连接城乡的桥。画面最后,他对着镜头笑:“原来代码之外的田野,也能跑通助农的算法。”这段视频与《大展宏图》的舞姿一样,都在诉说:当数字技能扎根田间,每个“饰演”的瞬间都在生长为真实的力量,推着直播助农向前,也为乡村振兴的数字图景,添上鲜活一笔。



“离村不离线” 这根“线”系着牵挂
当“直播结束”的提示将现时,主播和瓜农并肩站在镜头前,“镜头歪了就拍视频发群里,我们对着画面教你调”,队员指着手机里存好的参数截图,“曝光不对就按这个步骤试,多练两次就熟了。”瓜农大叔摸着直播架笑:“你们走了,这机器可不能歇着。”主播接话:“AI后台能帮着记熟客喜好,下次开播就知道该多切几个糖心瓜。”
这番话里藏着数字乡村的温度——我们留下的不只是设备,更是让技术扎根乡土的底气。田埂上的告别不是终点,而是“云陪伴”的起点:城里的订单会顺着网线来,田间的瓜香会透过屏幕飘,这根跨越城乡的“线”,一头拴着学子的牵挂,一头连着农田的希望。离村只是换了个坐标守着瓜田,“在线”的承诺,比盛夏的瓜香更绵长。



从田间的舞蹈拍摄到直播间的歌声瓜香,这场“云别”始终围绕着技术赋能与情感联结展开。当最后一次直播落幕,队员们留下的不仅是操作指南与设备参数,更是一套可持续的数字助农方法论。这根跨越城乡的网线,一头系着学子对乡土的牵挂,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数字未来,它让“在线”的承诺超越时空,成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长效纽带,让每一次“线上相逢”都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微小却坚定的一步。
(撰稿:郭雅娟 姬怡娇 杨雅蓉 供稿:信息工程学院 摄影:范宏茹 马潇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