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建“三下乡”实践团的过程中,智能工程学院“布谷·不孤”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关爱计划所关注的帮扶对象紫嫣,向志愿者发出了疑问:“姐姐,什么是三下乡呢?”“三下乡,就是去有需要的地方,帮助有需要的人,这是我正在做也是我即将要做的事”。

7月的夏,一场雨洗刷了所有的燥热。智能工程学院“布谷声声·智行助农”乡村振兴促进团集结完毕,带领着“布谷·不孤”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关爱计划所关注的帮扶对象开启了2024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依托于我校完满教育品牌项目“布谷·不孤”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关爱计划,以及入选团中央2024年全国大学生中医药志愿宣讲团。7月5日,智能工程学院于学院会议室开展了2024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全教育主题会议暨出征仪式。



智能工程学院志愿服务指导教师杨鸿鹏详细介绍了“三下乡”实践方案,并对《晋中信息学院关于开展2024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文件进行了解读。

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孟繁雄为实践团授旗,并对成员们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统一听从指挥,从基层班级学生到学生干部都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服从集体安排,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二是坚定智能标准,成员们在活动期间要精益求精、反复推敲,高标准要求自己;三是注重安全稳定,出行以及活动过程中始终要以安全为首;四是学习相处法则,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相处方式,要有柔性、有弹性、有温度。



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韩海豹为实践团团长授红马甲,希望实践团成员能够深入基层,希望这支有活力、有梦想的团队,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精彩篇章。


智能工程学院院长马艳娥对即将踏上征途的乡村振兴促进团成员们寄予了厚望,她期望所有成员都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有所成长,有所收获;安全稳定,圆满顺利,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团长王志宏在发言中,表示自己和实践团成员将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坚定“科技强国”理念,在乡村振兴中展现青春作为!




出征前,智能工程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全体成员共同研读了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该文件作出明确指示,就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鼓励青年积极参与农村发展相关的实践项目,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尽显青年担当。



杨鸿鹏老师紧密围绕文件中的六项核心内容,将其与“三农”领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为成员们进行了深入解读。通过杨鸿鹏老师的精彩讲解,成员们对“中央一号文件”的各项内容有了更为清晰、全面地理解,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以及紧迫性。


2024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为大学生积极投身实践锻炼,在基层一线大舞台开启实践成长,提供了重要途径。志愿者们将在这个夏天,与“小布谷们”一起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在广袤的乡村热土上,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定格青春身影、贡献青春力量。这个夏天,布谷声声,乡约振兴,智行助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