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对于即将踏出象牙塔的大学生们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指南,更是一张动态演进的航海图。智能工程学院辅导员杨鸿鹏老师于4月2日16:00在博学楼303举办辅导员说完满活动,帮助同学们明确“人生主线”,让同学们在面对选择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生命有自己的节奏和规律,不同的文化都会把人生分作不同的阶段。孔子在《论语》中概括自己一生“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后被作为人生阶段的参考;印度的宗教哲学当中也会把人生分作四个阶段。但不论是哪一个系统,提供的也都只是一个参考的坐标。我们可以有很多参考系,但是,人生的主线,只能每个人自己找到。“人生主线”并不神秘,它是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是对未来生活的愿景和期待。杨鸿鹏老师让同学们仔细回想:“过去两年中,哪些领域让你持续投入?什么信念支撑你跨越障碍?哪些时刻进入过心流状态?这些事件的深层共性就是你的天赋密码。”迷茫是青春的特权,但答案永远藏在行动里。当你在学习中发现对数据的敏锐嗅觉,在比赛中找到创造价值的快感,这些碎片自会拼出你的发展路径。“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我们在这现场直播中,不断地摸索、探寻着属于自己的人生主线。不必焦虑于暂时的迷茫,所有探索终将沉淀为认知坐标。重要的是保持与内心对话的勇气,不要被外界的因素所左右,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

杨鸿鹏老师为同学们解读了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成长型思维”理论:当人从固定目标的追逐者转变为意义系统的构建者,就能突破“成功-空虚”的循环魔咒。这种转变要求个体完成三重认知跃迁:从被动接受社会脚本到主动书写人生剧本;从线性发展到生态构建;从结果导向到过程赋能。知晓自己的不足而奋发,望见高山在远方而前行。点滴微光可以成星海,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厚积薄发的胜利。坚持需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决心,当我们下定决心弄懂一类题,背上一页书时,成功已悄然与你越来越近。从躺倒到站起,从行走到奔跑的过程是克服心理的难题,可也是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当我们克服内心的矛盾,命运的路才会成为你忠实的信徒。人生主线的寻找,本质是一场“用生命追问生命”的旅程。它不需要惊天动地的转折,而是在无数个当下的选择中,让那些让你眼睛发亮、心跳加速、甘愿为之承受痛苦的瞬间,逐渐编织成命运的经纬线。当你不再寻找答案,而是享受追问,当“我是谁”的困惑转化为“我可以成为谁”的创造,生命自会在行动中显现它的主线—就像溪流穿过乱石,在蜿蜒中走出自己的河道。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英雄。少年自有凌云志,敢教日月换新穹。苏轼写下“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声跨越千年的箴言,始终激励着华夏少年以无畏的勇气披荆斩棘,用炽热的激情点燃希望。通过本次辅导员说完满活动,希望同学们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洪流中,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锚定属于自己的人生主线。
(撰稿:韩卓颖 供稿:智能工程学院 摄影:穆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