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程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智能工程学院 > 正文

【辅导员说完满】有“舍”才有得 宿舍关系解码亲密半径实验——晋中信息学院智能工程学院2022级辅导员说完满活动

发布时间:2025-05-17阅读数:

“宿舍”作为现代社会罕见的“全息社会单元”,完美复刻了真实社会的运行图谱,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化启蒙。为了让同学们在当代社会习得“生存法则”,智能工程学院辅导员杨鸿鹏老师于5月15日13:00在多功能报告厅举办以“有‘舍’才有得”为主题的辅导员说完满活动,与同学们一起走进当代青年首次直面社会化生存的微型实验室。

杨鸿鹏老师组织同学们以宿舍为单位,让每个宿舍成员之间根据初次见面的印象以及三年相处后的感受互相“贴标签”,并分享这个标签背后的故事。在这里,每个人都在扮演多重角色:可能是方言教学的“文化大使”,是代取快递的“跑腿骑士”,是小组作业的“救场MVP”,又或者是深夜Emo时的“临时心理医生”。有人模仿着“养生老干部”端着枸杞红枣茶慢悠悠地走过来说“早睡早起身体好”;有人模仿着“5G冲浪达人”刷到搞笑段子时笑得人仰马翻;有人分享与“情感军师”对着聊天记录拆解潜台词……这些被戏谑的标签,实则是时光打磨出的棱镜——有人透过它看见被接纳的笨拙,有人照见被珍藏的柔软。宿舍里流转的枸杞香、跑调的歌声、深夜亮起的屏幕微光,都在琐碎中织就一张无形的网,兜住了少年人跌跌撞撞的成长。

或许青春真正的魔法,不在于标签本身,而在于有人愿意俯身拾起你散落的碎片,笑着说:“看,这一片映着彩虹”。当多年后回望,那些关于值日表的争吵、深夜的隐秘关怀,仍会在记忆里鲜活如初春的野草,风一吹,便簌簌摇响整个宇宙。这或许就是微型实验室给予同学们的最重要启示:当我们学会在这方寸空间里平衡“我”与“我们”,便掌握了建构更大共同体的原始代码。

“合力建塔”这一拓展游戏,不仅是对团队默契与协作能力的极大考验,更是一个锻炼团队成员相互配合、共同成长的过程。每个宿舍齐心协力,分工明确,经过不断调整与努力,最终成功地搭建起了高塔。杨鸿鹏老师让同学们分享在共同完成搭建高塔的过程中,怎样发挥各自的能力,为团队的最终成功贡献力量。在感悟与复盘中,同学们渐渐发现:宿舍教会我们的,从来不是如何与特定的人相处,而是明白真正坚固的高塔,从不在严丝合缝的堆叠中诞生,而是当每个独特振幅找到共振频率时,自会在时空褶皱里生长出光的结晶。

杨鸿鹏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他的“独门秘籍”:如果你正在经历宿舍摩擦,试着把抱怨换成“要一起制定我们的特别规则吗?”如果你刚收获温暖,记得在值日表角落画颗小星星。青春最公平的地方,就是给每个人都发了张宿舍体验券——别怕磕碰,那些撞出的裂痕,终将成为光照进来的地方。大家会慢慢发现,愿意主动擦窗台的人,往往也会在小组作业里默默整理资料;总忘记倒垃圾的那个,可能需要有人拍拍肩提醒。宿舍分工像面镜子,照见每个人的性格底色。世界像个巨大的宿舍,有人早睡有人晚归,有人怕冷有人惧热。但只要愿意在各自轨道上亮起微光,再远的距离也能连成星座。

当大学四年完成时关闭宿舍门的那一刻,带走的不仅是发黄的公约纸、贴满备忘的洞洞板,更携带着一套完整的“关系操作系统”。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差异中保持体面,在冲突中守护善意,在孤独中制造温暖。正如《老友记》中那个永不散场的中央公园咖啡馆,宿舍生活终将成为我们心底最柔软的记忆。从“共处”到“共情”,通过本次辅导员说完满活动,同学们可以在方寸天地中学会理解、包容与合作,这份成长经验,终将汇入未来人生的广阔江河。

(撰稿:韩卓颖  供稿:智能工程学院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