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专业学习的深入、未来道路的选择与自我身份的重构,大二、大三阶段已成为大学生涯中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为引导学生沉淀自我、明晰方向、汲取内在力量,智能工程学院辅导员闫星宇精心组织了一场以“捧一泓清泉,点燃一盏明灯”为主题的辅导员说完满活动,本次活动于9月17日12:30在2教101教室召开,旨在鼓励学生静心沉思,主动连接内心的清泉与智慧的明灯。

“真正的成长,既源于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也来自对内心世界的持续叩问。”闫老师指出,在快节奏的大学日常中,我们往往被课程、任务、社团活动推着往前走,很少有机会真正停下脚步,聆听内心的声音。闫老师因此特别设置的“静默反思与愿景书写”环节,正为同学们创造了这样一个难得的内观空间。每一位同学的一笔一画,不再是向外表达,而是朝内探寻。有人写下这一年中那些微不足道却真实存在的困惑:“我是否真的喜欢这个专业?”“未来的路,该往哪里走?”;也有人回顾那些曾被忽略的“顿悟时刻”——某次实验中突然理解了理论的实际应用,某次小组讨论中碰撞出新的思路,又或是某本书、某句话悄然改变了自己的认知方式。

这不仅仅是一次书写,更是一场与自我的真诚对话。在安静的十分钟里,许多人第一次意识到,那些看似琐碎的情绪和犹豫,其实都值得被认真对待。正如一位同学在分享环节所说:“我以前总觉得‘迷茫’是错的,必须尽快消除它。但今天我才明白,迷茫也是一种指引——它在告诉我,这里需要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尝试。”这段静默,不逃避、不否定,而是接纳与梳理。它让每个人在喧嚣之外,重新辨认自己的初心与渴望。

接下来的“跨年级对话”环节进一步拓宽了思考的边界,来自大二、大三的六名学生代表围绕“专业学习中的顿悟时刻”“实践中的自我发现”“如何应对焦虑与不确定性”等话题展开交流。大二学生分享了如何从广泛涉猎到逐步聚焦兴趣领域的过程,坦言“迷茫本身也是探索的一部分”;大三学生则结合实习或者寒暑假兼职经历,谈到“理论如何连接现实”“选择背后的价值观考量”,并鼓励学弟学妹“尽早思考,但不必急于定论”。真实的对话引发了现场同学的广泛共鸣。


本次辅导员说完满活动不仅是一次跨年级的交流盛宴,更是一场向内观照、向前展望的自我启蒙。它提醒每一位同学: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唯有常怀清醒的自我认知,才能于纷繁变化中守住初心;唯有持续地点亮思想之光,才能在迷茫与挑战中走出自己的路。
撰稿:郝梦媛
供稿:智能工程学院
摄影:郭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