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物品里藏着未被发掘的价值,就像一本好书总该遇见懂得欣赏它的读者,一种独特的特质也终会找到绽放的契机。10月22日下午,智能工程学院学生会学习部在杏花书院Lucky room举办“从闲置到宝藏”的大咖阅读会,用深度共读与交流,唤醒藏在日常里的闪光价值。本次活动特别聚焦《因为独特》,这本书的作者正是火遍全球的LABUBU创始人龙家升,我们要做的,就是循着文字轨迹,解锁“闲置”变“宝藏”的密码。

干事王锦权手持《因为独特》走上台。“大家都知道LABUBU如今是身价百万的潮玩顶流,但谁能想到,它的创作者龙家升曾在异国他乡因语言不通而孤独,他笔下那些‘不符合市场审美’的精灵形象,一度是无人问津的‘闲置创作’。”他指着书封上的《因为独特》讲道:“今天我们读这本书,就是要看见龙家升如何把‘闲置’的孤独、被质疑的‘独特’,变成创作的宝藏,更要找到自己身上那些被忽略的‘闲置特质’,让它们发光发热。”这番话瞬间勾起了同学们的好奇,也点明了“从闲置到宝藏”的核心。

同学们围坐在白色圆桌旁,人手一本《因为独特》。有人在“龙家升坚持LABUBU独特设计”的段落旁画下波浪线,有人在“缺陷也能成为亮点”的句子下标注“瓶盖可借鉴”。Lucky room里只余翻书声与偶尔的笔尖轻响,原本普通的闲置塑料瓶,在文字的铺垫下,仿佛已悄然酝酿着“变身”的可能。

书中说独特源于对细节的打磨,改造瓶子亦是如此。同学们接下来的1小时里,大家自由发挥创意:有人给塑料瓶贴满卡通贴纸,做成可爱的笔筒;还有人把塑料瓶剪开,插上满天星,变成独一无二的花瓶。过程中,大家互相分享技巧,比如“用剪刀修平瓶口更安全”“用剪子要注意安全”,原本不起眼的闲置瓶子,渐渐变成了各具特色的实用小物件。

活动过程中,同学们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有人分享自己的绘画技巧,有人讨论自己的想法,还有同学交流自己最近读到的有趣故事。瓶子改造不仅是一场艺术创作,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同学们在创作中找到了共鸣,增强环保意识,也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无限乐趣。经过同学们的创作,一个个不起眼的塑料瓶,成为一件件艺术品,它们成为笔筒,花瓶,收纳盒子,都是同学们努力的结果。

参与活动的同学在“从闲置到宝藏”的大咖阅读与瓶子改造中,收获了远超预期的感悟:他们先从《因为独特》里读懂“事物价值从不局限于原始用途”,再亲手将原本要丢弃的塑料瓶剪成笔筒、绘成花瓶,有些事情只需换个思路、多些动手尝试,身边看似无用的小物件,都能蜕变成藏在日常里的“小宝藏”也让他们往后更愿意用珍惜与创意对待生活中的闲置事物。
撰稿:许梦瑶
摄影:张家辉 吕佳豪
供稿:智能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