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程表切割成碎片、焦虑如影随形的时代,许多学生埋头于学业与生活的压力中,逐渐忽视了心灵的滋养与情绪的释放。4月22日18:00,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级辅导员裴晓雅老师于体育公园开展了一场以“春日的第一封心理预报”为主题的辅导员说完满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科学讲解、沉浸式互动与情绪宣泄,引导同学们关注心理健康,以积极态度拥抱生活。

活动伊始,裴晓雅老师以“解码春天的情绪密码”为引入,向在场师生剖析了春季情绪波动的科学原理:“昼夜时长变化、气压波动会导致血清素和多巴胺分泌紊乱,这不是矫情,而是身体在与自然重新校准频率。”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季节性生化风暴”对心理的影响。同时,裴老师将社交媒体营造的“春日完美图景”与现实落差联系了起来,表明这种现象会激活社会比较心理,加重自我否定。裴晓雅老师总结道:“春天不仅仅是自然的觉醒,更是心灵的‘重启键’。同学们需要像草木一样,在压力中寻找破土而出的勇气。”

裴老师对此提出几点建议:春季情绪调节可采取四步协同防护法。首先启动光照疗法,多晒晒太阳,让心灵放松;其次多吃清淡食物与绿色蔬菜,减少重盐重辣的摄入,降低过敏原引发的炎症反应对多巴胺系统的干扰;接着实施气压适应训练,通过腹式呼吸法和阶梯式有氧运动提升心肺功能,帮助身体应对春季气压波动带来的血氧变化;最后开启社交节能模式,采用“能量预算”管理法,将80%社交精力分配给舒适关系,避免过度消耗情绪资源。



裴晓雅老师带领同学们从教室走到室外,用心感受春天的的到来。活动以“沉浸式疗愈”为核心,展开了心灵与身体上的互动,感受阳光倾洒的温度。数管2201班王晴同学感叹道:“原来‘光照疗法’不需要仪器,春天早把药方写在阳光里了!”
在“摸石头过河”游戏中,同学们身体力行,时刻调整身体与石头的角度,在一次次努力中获得成功。数管2203班王宁静同学说:“总在‘躺不平卷不赢’中内耗,今天才发现,允许自己坐在草地上发呆,做一些有趣的小游戏,也是一种自我救赎。”


活动最后,裴老师说道:“心理健康不是一本正经的课题,而是一场与生活的浪漫共谋。今天,同学们种下了一颗觉察的种子——当情绪蒙尘时,记得推开窗,看看樱花如何勇敢地落。”


此次春日心理疗愈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科学的情绪管理方法,而且唤醒了同学们对自我与自然的感知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与更从容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挑战,让心灵与草木共荣,与春光同行。
(撰稿:曹文慧 供稿:经济与管理学院 摄影:柴瑞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