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学年是关键节点,许多同学正被职业选择的迷雾笼罩,考研、考公、就业、入伍等无数条道路在眼前铺开,却不知哪一条是通向理想的道路。6月16日,晋中信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级辅导员裴晓雅老师于2教101室开展以“不被定义的‘职场’聊天室”为主题的辅导员说完满活动,以开放姿态聚焦职业规划难题,特邀今年成功考研上岸、兼具入伍经历与多类考试上岸经验的原帅学长,为同学们撕开信息壁垒的裂缝,点亮探索方向的明灯。

活动伊始,裴晓雅老师以一组数据切入,调查显示:“超70%的大三学生存在职业选择焦虑,其中62%的同学因信息不对称陷入选择困难。职业规划不是单选题,而是探索题。”裴老师指出,信息壁垒的本质是认知茧房,只有打破“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才能发现多元路径的可能性。她以原帅学长的经历为例,讲到:“从军营到考场,从银行笔试到公务员面试,再到考研上岸,原学长用行动证明:人生赛道可以随时切换,重要的是保持对自我的认知与探索的热情。”

原帅学长身着简约卫衣,亲和的走上讲台。他笑言:“我的经历像一本或许能给大家一些跳出常规思路的书。”“入伍两年教会我最珍贵的不是纪律性,而是抗压力与目标感。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需要多多尝试。”
原帅学长展示了自己从技校到拥有银行编制的历程,他建议同学们:“用三维评估法筛选方向——兴趣适配度、能力匹配度、市场需求度。”
在自由提问环节,同学们抓住机会抛出困惑:“学长如何平衡入伍与学业的时间?”原帅回答道:“我用退伍安置政策申请了休学,用两年时间专注服役,返校后用压缩式学习补进度,反而比同龄人更清楚自己要什么。”
“考研和考公该如何抉择?”原帅回答道:“别把它们对立起来。我见过边工作边考研的勇士,也见过考研失利后无缝衔接考公的智者。重要的是给自己设一个止损点,比如先集中3个月准备考研,若进度滞后就启动考公PlanB。”
“非名校学生如何突破就业壁垒?”原帅举起自己的笔记:“咱们虽然只是普通民办本科,证明学习能力也同要重要。任何选择都需要硬通货——要么是分数,要么是经历,要么是不可替代的技能。”

活动尾声,裴晓雅老师以“三个不”为同学们锚定方向:“不被既定轨道定义,不被他人标准绑架,不被暂时迷茫击退。”她强调:“原帅学长的经历不是模板,而是提醒大家,信息差可以用行动打破,焦虑感可以用规划化解。从今天起,把我不知道变成我试试,把我不行变成我准备。”
所谓正确的选择,是你选了之后把它变成正确的路。这场充满烟火气的辅导员说完满活动,不仅撕开了信息壁垒的缝隙,更让同学们明白,职业规划的本质不是寻找唯一答案,而是在探索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撰稿:曹文慧 供稿:经济与管理学院 摄影:曹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