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强势斩获145亿票房,缔造票房传奇,彰显出中国动漫蓬勃崛起的强劲态势。新学期,新风貌,我们也应如哪吒一般,挣脱束缚自身的标签,无畏地做真实的自己。基于此,淬炼·国际商学院2024级辅导员弓思敏老师,于3月7日15:00-16:00在博学楼教室开展以“天雷滚滚好怕怕,中国动漫顶呱呱”为主题的辅导员说完满活动。



台词影角色 寻语觅人踪
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将“哪吒传说”与众多非遗元素结合,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体现了哪吒、申公豹等神话角色的个人魅力和坚韧、团结的文化张力。不同角色的台词也都体现着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与个人魅力,弓思敏老师通过PPT让同学们猜测台词所属的角色,加深了同学们对不同角色的印象和认知的同时活跃了同学们的氛围,完满活动更显趣味。



究闹海故事 解封神文化
哪吒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神话,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其中,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反抗精神,激励着人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艰难险阻,培养坚韧不拔、独立自主的品格。弓思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剖析哪吒、敖丙等角色的性格特征、成长轨迹及其所承载的价值观,并探究影片中的国画风格、国韵音效等艺术表现手法,带领同学们领略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魅力。这一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国动画及美术发展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同时,弓思敏老师积极引导同学们汲取荧幕角色的积极正能量,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此过程中,弓思敏老师倡导同学们以自信的姿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学哪吒精神 习个性人生
提及哪吒,很多人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一个头扎双丸子髻、赤着脚丫、顶着浓重黑眼圈,身着不整衣衫,嬉笑玩闹的顽童形象。加之那句著名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似乎被牢牢贴上了叛逆的标签。这种刻板印象不仅局限于对神话角色的认知,就连屏幕外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难以避免地会被他人贴上各式各样的标签。尤其是同学们,在负面标签的影响下,极易滋生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



为此,辅导员弓思敏老师精心组织了一场特别的活动。在活动中,弓老师深入讲解了面对不同标签时应持有的正确心态,引导同学们坚守本心,做好真实的自己。同学们纷纷写下那些曾被他人赋予的标签,随后郑重地投入“天元鼎”中。这一充满仪式感的举动,时刻提醒着大家要勇敢摘掉标签,回归本真。同学们深受鼓舞,内心的焦虑感大幅减轻,他们正以愈发自信、从容的姿态,积极投身于学习与生活之中。



在现实生与人交际之时,同学们难免被人贴上标签,内心可能会充斥着无奈与愤懑,长此以往,自我认同逐渐崩塌,做事愈发畏首畏尾,机会也悄然流去。而摘掉标签,如同重获新生。自信与勇气再度回归,能以积极心态迎接挑战,尽情展现真实能力,人际关系也会随之改善,重新拥抱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不同的环境下,我们要学会摘掉标签,为自己减负,我持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正能量回复自我,做好真正的自己。
学生感悟:
“从哪吒的成长历程中,我们能看到,尽管身负“魔童”之名,可他内心善良,渴望被认可,一直在用行动打破大家对他的误解。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外在的标签不过是他人片面的定义,绝不能成为束缚我们前行的枷锁。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又何尝不是常常被各种标签所困?性格内向,就被打上“不合群”的标签;热爱探索新事物,可能被说成“不务正业”。这些标签如同紧箍咒,限制了我们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的心态。但就像哪吒冲破“魔童”标签的束缚一样,我们也要有勇气摘掉那些强加于身的负面标签。我们要像哪吒一样,相信自己的力量,坚守内心的本真,用实际行动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让传统文化中这种反抗标签、主宰自我命运的精神,在我们的生活里熠熠生辉。”
——营销2401班 房智鹏
“敖丙的经历令人感慨,身为灵珠转世,却因肩负龙族复兴的沉重使命而被命运所裹挟,所幸与哪吒的相逢,促使其重新审视自我,实现了自我认知的转变。回顾自身,在现实生活中,我亦常因一些细微之事而被贴上标签。性格内向被视作冷漠疏离,喜爱幻想被指不切实际。这些无端的标签曾一度使我对自身产生怀疑。聆听老师对哪吒故事的深入剖析后,我深受激励。决心以哪吒为榜样,摒弃那些不合理的标签束缚,坚定地相信自身能力,坚守内心的真实想法。”
——资产2401班 郭东旺
(撰稿:郭东旺 白志轩 供稿:淬炼商学院 摄影:刘淑蓉 葛振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