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7月11日,晋中信息学院淬炼商学院·国际商学院“七彩假期·逐梦童行”社会服务践行团开展了一场融合时令趣味的“快乐学习”活动。从二十四节气的探索,到“红绿蓝灰”的分类密码破译,再到融入安全知识的科普与体验,践行团的志愿者通过互动与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在户外安全实践的环节,孩子们跟着志愿者学“小交警”手势、听志愿者讲防溺水知识,在互动中把“安全”二字悄悄刻进心里,让这段时光既有温度,又添了份稳稳的安心。


时令藏趣 “数”你专注
“春天开头,花开了,大雁还没飞来,这是什么节气呀?”志愿者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叽叽喳喳猜起来。上午的“快乐学习”围绕二十四节气展开,志愿者当起“节气导游”,讲得生动又有趣:春分指着PPT展示的“昼夜图”,让大家看白天黑夜一样长;讲冬至的时候说“白天最短,要数九吃饺子”,说夏至扬起胳膊说“这天白天最长,能玩到很晚”,一个个节气让孩子们听得眼睛发亮。



接下来的“节气猜猜猜”环节,孩子们抢着回答。“红果披银雪满枝”刚念完,一个小男孩就站起来猜“是霜降”,错了又赶紧修正成“小雪”;“云落珍珠润新芽”一出,孩子们急着举手说是“雨水”。一来一往间,节气知识悄悄住进了孩子们心里。而在“24节气闯关大比拼”里,孩子们两人一组当“节气侦探”。台上的孩子问“在夏天吗”“会下雪吗”,台下的孩子们答“是”或“不是”,他们就扣掉不对的卡片,有个扎马尾的小女孩猜对“芒种”,全场鼓掌,她也露出了开心的笑。曾经在书本上见过的节气,此刻在孩子们的心里也悄悄地扎了根。春分的昼夜均分、冬至的数九寒天、芒种的耕耘气息,都成了他们能触摸到的时光印记。





分类寻宝 “圾”不可失
垃圾分类“寻宝赛”成了课堂里最热闹的环节。志愿者们提前准备了材料——印着“废电池”“旧报纸”“果皮”“塑料袋”的彩色卡片,还有四个贴着不同标识的分类垃圾桶。“现在,我们要帮这些小卡片分类啦!”志愿者话音刚落,孩子们就蹲在卡片堆旁分拣起来。
“这个是红色的!”一个小男孩举着“废电池”卡片,放进标着“有害垃圾”的红桶,却被同伴拉住:“等等,我记得电池是有害的,红色桶没错,但你看这个‘旧报纸’,应该放蓝色的可回收桶!”两人头挨着头比对卡片上的图案,确定后才一起把卡片投进去。有个小姑娘拿起“菜叶”卡片,犹豫地着看,旁边的志愿者笑着说:“想想看,菜叶放久了会烂掉,变成肥料。”她眼睛一亮,立刻把卡片送进了“厨余垃圾”绿桶。




这场充满互动的分类游戏里,孩子们不仅记住了“绿厨余、蓝可收、红有害、灰其他”的口诀,更在找“宝”、辨“宝”、归“宝”的过程中,悄悄明白了“垃圾分类就是在给地球做减法”的道理。那些被正确投放的卡片,就像一颗颗环保的小种子,随着笑声落进了孩子们心里。



安全筑防 “童”样精彩
安全实践环节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户外课堂”。志愿者们化身“安全向导”,带着大家玩起了沉浸式游戏。
“小交警集合啦!”听到指令,孩子们立刻站好,跟着志愿者学起交通手势:伸直手臂是“停止”,掌心向前是“直行”,转手腕时还不忘喊出“左转弯——”,稚嫩的脸上透着认真。轮到“红绿灯小游戏”,一个小男孩举着自制红灯牌拦住了“过马路”的小伙伴,拦下的孩子先是一愣,随即笑着退回线后,就这样在互动中,“红灯停、绿灯行”的规矩不知不觉就记牢了。随后,志愿者指着小头盔的照片问:“骑车时这个要戴在哪里呀?”孩子们喊着回答道:“头上!”“对啦,它是‘安全小帽子’,爸爸妈妈带我们骑车,坐车的都要戴哦。”一个小男孩说:“我的头盔是有奥特曼图案的!”话刚落,孩子们就大声地笑了起来。







在防溺水宣讲时,志愿者用PPT演示“同伴落水怎么办”,孩子们睁大眼睛听着“不能拉手救,要喊大人找工具”,还跟着学做“溺水自救”的简单动作。奔跑、欢笑、互动中,安全的种子悄悄发芽,成了这个假期里最踏实的守护。



“七彩假期”在欢声笑语中悄然落幕,却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三颗明亮的种子:一颗是节气里藏着的时光密码;一颗是分类中破译的环保密码;还有一颗是实践中学会的安全铠甲。那些在互动中闪光的笑脸、在探索里点亮的眼睛,正是这个假期最珍贵的收获——毕竟,最好的教育,从来都是让知识带着温度,让成长伴着快乐。






(撰稿:李豪婕 供稿:淬炼商学院·国际商学院 摄影:邓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