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环境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食品与环境学院 > 正文

食界大冒险 安全不打“Young”——晋中信息学院食品与环境学院首届“小小科普员”大赛活动

发布时间:2024-12-16阅读数:

各位朋友们,食品与环境学院“食”光趣探所“开张”啦!在食品安全与健康备受关注的当下,12月15日15:30,首届“小小科普员”大赛在多功能报告厅火热开场,这不仅是一场关于舌尖秘密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将食品安全知识精准掌握并生动传递的盛会。

舌尖安全大揭秘 知识启航冲冲冲

在大家热烈的交谈与满心期待下,主持人化身“小博士”带领各个科普小分队踏上了一场关于食品营养安全知识的科普之旅。从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到食材的新鲜甄选;从膳食的均衡搭配到食品储存的科学方法;从食品生产的源头追溯到加工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与食品的安全性紧密相关。在谈及食品添加剂时,主持人以色泽诱人的烘焙食品为例,生动阐述了膨松剂等常见添加剂的作用与潜在风险:“它们虽能能赋予食品诱人的口感与外观,但过量摄可能对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在当下复杂多样的食品市场中,各种添加剂、农药残留等问题层出不穷,一个个鲜活的实例让我们一步步揭开了食品面具之下的安全问题,提高了同学们对美食的辨别力与警惕性。

食安趣名大作战 记忆狂飙谁怕谁

随着知识科普环节渐近尾声,“小博士”引领大家步入紧张刺激的“美食对对碰”游戏环节。游戏规则别出心裁:各小分队选派一名队员参赛,选手需以食物相关名称作为自己的“代号”,当双方选手报数相同,则迅速喊出对方“代号”者获胜。游戏过程中,每位选手皆全神贯注,当相同数字出现,双方眼神交汇,紧张氛围瞬间拉满,大脑飞速运转。而未参与报数的选手也时刻准备,屏息以待,整个现场被欢快又紧张的氛围笼罩,欢声笑语中洋溢着智慧碰撞的火花。

舌尖知识大考场 谁是学霸见真章

激烈的游戏环节结束后,小小科普员们以自信的姿态步入了下一场的脑力大比拼。这一环节选手们要依次进行轮流作答和快速抢答,题目内容丰富,涵盖了生活中易被忽视的食品安全知识误区,旨在考验并提升同学们的知识储备和反应灵敏度。答题过程中,“小博士”会及时介入,以专业生动的讲解,为每一道题附上详细的科普解析,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点的同时,激发了大家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

经过这一轮的角逐,同学们不仅从答题中享受到了欢乐,更从题目中学习到了知识。随后,主持人为大家讲解了他认知中的食品安全,从全是由科技与狠活所制作而成的“骨汤”,到由不同家畜的血液混合添加剂制作而成的“鸭血”,这些案例让同学们心灵深受震撼,这不仅仅是对个人健康的警醒,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所在。

食安背后那些事儿 经验共享齐守护

知识风暴过后,迎来了温馨的心得分享环节。各小分队代表逐一上台,分享各自的“食安秘籍”。吴彬同学从食材源头、制作工艺以及调味配方等维度,揭开臭豆腐背后的安全密码,详细阐述了如何挑选优质黄豆、把控发酵时长与温度以及合理使用卤料等关键要点,让大家对这一传统小吃的安全食用有了清晰认知;马梓萌同学讲述了学校周边小作坊为逐利采用预制品、限制堂食的真实案例,深入分析了此类现象背后的食品安全隐患,如食材来源不明、加工环境恶劣等,敲响了食品安全警钟。

值得一提的是李莲杰同学的分享,她以短视频平台中,不良商家以水变鱼汤却获顾客好评,这一惊人现象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部分商家利用食品添加剂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恶劣行径。她提到,这些商家巧妙地运用化学合成的鲜味剂、增稠剂等添加剂,在短时间内炮制出看似浓郁美味的鱼汤,实则毫无营养价值,甚至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市场监管的疏漏,也揭示了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亟待提升的现状。李莲杰同学的分享引发了在场同学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深入思考,提高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的,让大家更加明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警惕、增强辨别能力的重要性。这些真实事例让大家深刻意识到食品安全与每个人紧密相连,守护之路需众人携手共进。

“食”光筑梦未来 守护健康不停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场比赛的落幕绝非终点,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起点。“小小科普员”大赛,是知识与表达的激情碰撞,从知识比拼的紧张角逐,到分享环节的真诚交流,我们见证了同学们的成长与蜕变。从报告厅的一方舞台,到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每一位同学都将成为知识的传播者,用更加生动、准确的表达,在阿信的各个角落分享所学、所感、所悟。我们相信,这股力量如同星火燎原,将在阿信的土地上持续蔓延,助力学校培育出更多能说会做、知行合一的优秀人才,让知识的火种永不熄灭,让表达的魅力尽情绽放,引领着莘莘学子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稳步迈进。

撰稿张艳花 白俊杰  供稿食品与环境学院  摄影食品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