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10:00,春日暖阳下,一场别开生面的“平衡挑战”在体育公园拉开帷幕。晋中信息学院食品与环境学院发起“春日平衡挑战赛——单脚守护生态圈”活动,将环保知识问答融入体能竞技。在这场“脑力+体力”的双重较量中,年轻学子用身体感知生态平衡的深意。


摇晃中的生态课堂
“废旧电池属于哪类垃圾?A.有害垃圾 B.其他垃圾!”
“选A!哎等等我腿抽筋了——”
参赛者单脚独立,双手平举模拟“生态天平”,答题声与惊呼声此起彼伏。看似简单的动作,却因环保知识的“突袭”变得趣味横生。园林2304班宋首香在换脚间隙笑道:“答错题摔倒时,突然理解了‘生态系统失衡’的具象化。”最终,柴驰以4分32秒的纪录夺冠,他说:“把身体想象成一座微型生态岛,每个动作都是资源调配——就像过度开发会导致崩塌一样,重心偏移太多必然摔倒。”


自然本身就是舞台
落叶为伴、清风为证。活动全程刻意剥离复杂形式,让参与者专注于身体与自然。同学们摇晃中的坚持,恰是对‘生态平衡需共同维系’的隐喻。活动结束后,许多学生裤脚沾着草籽和泥土,却调侃这是“大地颁发的参与勋章”。这场活动证明,无需塑料标语或技术设备,弯腰拾一片落叶、抬头看日影偏移,便是最直接的生态对话。


从游戏到行动的闭环
作为活动延伸,同学们同步发起“我的平衡日记”打卡行动,鼓励大家记录一周内环保实践可以是节约用电,也可以是旧物改造。刘星辉分享:“以前觉得环保是宏观概念,现在发现,它就像单脚站立一样,需要每个人日常的微小坚持。”这场行动悄然改变着校园生态,使同学们明白真正的可持续不是一瞬间的教育,而是让环保成为生活里的习惯。
本次活动用“体感”替代“灌输”,让环保教育跳出说教框架,使同学们在实践中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量。生态保护不再是飘在空中的口号,而是落在肩头的责任,让环er们真正读懂:所谓可持续,不过是无数微小坚持的共生。
(撰稿:食品与环境学院 供稿:食品与环境学院 摄影:食品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