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仲夏,时清日复长。5月21日16:30,食品与环境学院园林2402班在三达书院以制作粽子黏土、自制香囊、编织五彩绳为载体在指尖流转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欢声笑语中体悟端午佳节的深厚内涵。



在制作粽子黏土环节,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与想象力。他们或专注地揉、捏、搓、压,或互相交流心得,分享技巧。不一会儿,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黏土粽子便呈现在眼前。有的同学制作出小巧玲珑的迷你粽,有的则大胆创新,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卡通粽。指尖流转间塑就的黏土粽,既是同学们匠心巧思的具象化表达,更承载着大家对端午吉庆的殷切祈愿。


自制香囊的过程同样精彩纷呈。桌上摆满了各种色彩斑斓的布料、香料和配饰。同学们挑选心仪的布料,认真地裁剪、缝制,将精心配制的艾叶、藿香等中药材装入囊中,再用丝线绣上精美的图案,系上流苏。一针一线,都蕴含着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与热爱;一香一囊,都承载着驱邪避瘟、祈求健康的美好愿望。随着一个个香囊的诞生,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药香,沁人心脾。


五彩绳编织环节更是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五彩丝线在同学们的手中翻飞缠绕,他们相互协作,相互帮助,一根根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五彩绳逐渐成型。传统的编织技法与现代的审美观念相结合,赋予了五彩绳新的活力与魅力。当承载着美好寓意的五彩绳完成编织,同学们眼中跃动着盈盈光彩,唇角绽放的笑意里,既有手作完成的自豪,亦饱含对传统文化的深切共鸣。


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还积极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端午习俗和文化故事。从屈原的爱国情怀到端午赛龙舟的热闹场景;从挂艾草的传统寓意到吃粽子的历史渊源,大家在交流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端午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此次端午主题文化完满团支部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了传统手工艺的乐趣,更增强了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此次活动,端午文化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化作了同学们手中的一件件精美作品,心中的一份份深厚情感。未来,园林2402班也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实践完满团支部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大学生的手中绽放新的光彩,让民族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的传承中发扬光大。
(撰稿:董涵颖 供稿:食品与环境学院 摄影:王紫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