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赞美恰似穿透云层的温暖阳光,总能在不经意间照亮人们的心灵角落,赋予前行的力量。5月22日12:00,食品与环境学院2024级普本主题年级会以“夸夸乐大会”为主线的奇妙之旅,就此拉开帷幕,让赞美绽放光彩。

“大家知道吗?”王子钰老师以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故事为例:“当助手贝特因决策失误导致公司损失40%投资时,洛克菲勒没有指责,反而称赞他‘保全了不少投资’。正是这份信任与赞美,让贝特后来在商海屡创佳绩。”皮格马利翁效应也从心理学层面揭示,赞美和积极心理暗示能创造奇迹。

在人际交往中,无论是赞美他人还是坦然接受赞美,都是值得修炼的人生课题。然而现实中,人们往往不擅长表达夸奖。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社会比较”心理作祟,让我们担心他人光芒盖过自己,从而吝于赞美;对反馈的恐惧与社交焦虑,使我们害怕赞美不被接受;而缺乏赞美技巧,也成为表达的阻碍。但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赞美能有效满足人的尊重需求与社交需求,不仅能让对方感受到自身价值,更能促进情感交流,拉近彼此距离。同时,真诚的赞美还能改善双方情绪,让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赞美并非单纯的语言表达,一个真诚的微笑、专注的眼神、自然的肢体动作,这些非语言元素与言语的巧妙配合,往往能让赞美更具感染力。面对常见的“被夸羞耻症”,人们总下意识否定自己,这种反应源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反而形成自我束缚。对此,王老师建议,我们应当学会坦然接纳赞美,用一句真诚的“谢谢”,或是大方分享努力过程积极回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自我认同感。

在“夸夸乐大会”搭建的赞美实践舞台上,王子钰老师以真挚话语启迪我们:打破社交表达的桎梏,让赞美从心底自然流淌。这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情感的传递。愿我们以这场活动为起点,化身赞美的使者,将这份温暖与力量播撒到生活的每个角落。用真诚的夸赞点亮彼此的心灵,让生命在相互欣赏中绽放光彩,共同编织出更美好的生活图景。
(撰稿:董涵颖 供稿:食品与环境学院 摄影:王紫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