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画笔不再受技法束缚,当画布成为情绪宣泄的战场,5月22日17:00,食品与环境学院食安2301班在三达书院意空间展开了一场以“‘画’里乾坤大,笔尖撒野狂欢趴”为主题的完满团支部活动。在心理教育中心张帆老师的专业指导下,以颠覆传统的艺术实践,用笔尖点燃创意火种,在画布上尽情撒野狂欢,开启了一场解放想象力、治愈集体焦虑的青春仪式。
无界创作:在失控中寻找自由
活动摒弃传统绘画的评分标准,以“撒野”为唯一准则。在“狂野吸管吹画术”环节,丙烯颜料随着吸管吹出的气流肆意蔓延,如同飓风扫过卡纸,形成了“触手乱舞”“飓风尾巴”等抽象形态,参与者通过拼贴活动眼球等即兴创作,将焦虑转化为色彩中漩涡。


张帆老师现场解读:“这种非理性创作能有效解除心理防御,让被压抑的情绪获得安全出口,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力。”同学们可以将内心的情感和情绪通过颜料的喷洒和流动表达出来,起到情感宣泄和舒缓压力的作用,助于保持心理健康。


光影疗愈:黑暗中唤醒星河
“黑幕藏霓虹,竹签破苍穹”环节将艺术疗愈推向高潮。同学们手持竹签,如同掌控光明的使者,在刮画纸上划出一道道荧光轨迹。刹那间,沉睡的星河在指尖苏醒,交织的霓虹线条宛如灵动的音符,勾勒出班级成员独特的个性光谱。零门槛的创作设计,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成为了“光的诗人”。



张帆老师鼓励同学们在画纸上自由地释放创意,那些交织的线条不只是美丽的画作,更是情感交流的桥梁。“观察自己的笔触与他人的交汇,仿佛我们的青春轨迹在共鸣。”程颖慧同学说。此刻的创作空间已转变为心灵共鸣的场域,光谱通过光影媒介完成了一次无声却深刻的情感交流,印证了表达性艺术治疗“以画观心”的神奇力量。


科学魔法:盐晶里的雪花凝华
在“盐晶雪花·魔法凝华”这个环节中,理性与感性展开了一场奇妙的对话。同学们精心调配彩色盐溶液,一点点搭建起晶体的骨架,然后在漫长的30分钟里静静守候,见证化学结晶与艺术形态的美妙共生。这一刻,科学与艺术的界限变得模糊,理性与感性在静谧中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本次活动宛如一把开启新世界的神奇钥匙,突破了传统绘画的界限与限制。它以“自由表达”为核心,激励参与者摆脱技术、主题、媒介的限制,通过涂鸦、拼贴、抽象等多种形式,将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想象自由地挥洒在画布之上,实现了“无界限的创作”。这使得被现实束缚的想象力得到了完全的释放。在张帆老师的引领下,本次活动创新性地将艺术表达与心理教育紧密结合。这种以美育推动心理教育的创新方法,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树立了生动的典范。

(撰稿:姬佳宇 供稿:食品与环境学院 摄影:姬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