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改造,而是要让沉睡的文化基因在现代生活中重新焕发生机。7月16日,小艺中华文脉传承团沿着清漳河溯源而上,此时的小南会村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让我们一起跟随小南会度假村专业导游徐导的脚步来感受一个村庄是如何既保留着乡愁的厚度,又展现出创新的锐度。







古村焕新颜:小南会村的文旅融合实践
在徐导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小南会村的发展历史。它是山西省和顺县平松乡的一个古老村庄,有着“全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山西省美丽乡村”“全省改善人居环境示范村”“和顺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和顺县十大旅游好去处”等多块招牌。清漳河绕村而过,村南是阳曲山,山势高峻巍峨,绵亘数十里。这里还流传着伯夷叔齐不食周菜、采薇而食的故事。村内的贤皇庙、龙王庙等古建筑诉说着百年沧桑。志愿者们在走访村落时还发现,许多村民家门口都悬挂着“十星级文明户”的红色标牌,这些荣誉牌匾不仅展现村民良好的精神风貌,更体现了村庄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如今,村里以“伯夷叔齐”文化为主题,打造了文化墙、石碑和主题园区,让游客在山水之间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积极的发展举措,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贤皇庙的两次诞生:古庙空间的重新编程
小艺志愿者们跟随徐导步入贤皇庙内,它是村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之一。青砖黛瓦、飞檐翘角的庙宇静静矗立在村中,见证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庙内现存碑刻、壁画等文物,记载着当地民间信仰与历史变迁。徐导讲述到:“贤皇庙曾是周边乡民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康泰的重要场所,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祭祀习俗。”如今,这座古庙被赋予新的使命——成为小南会村文旅融合的文化地标。让游客在参观中感受传统建筑艺术与民俗文化的魅力。未来,贤皇庙还将与村内其他古迹串联成文化游览线路,成为传承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






古道新生记:一条山崖的时间折叠术
徐导带领我们来到村后陡峭的崖壁前,他指着层层叠叠的岩石讲解到:“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随时间推移,让沧海化作山峦,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刻出这些奇峰怪石——有的如刀削斧劈,有的似水墨晕染,每一块石头都在说着时光的故事。”这条古老的石阶栈道曾是村民进山的唯一通道,蜿蜒于崖壁之间,颇有“蜀道难”的险峻。如今,当地人在保留原始风貌的基础上,修建了安全的人行步道,这也是乡村建设的一部分。



未来还将计划打造玻璃观景平台和高空索道,让游客在惊险刺激中更好俯瞰清漳河与村落全景。其中志愿者郭锦豪站在观景台上不禁感慨道:“我们不仅是在欣赏风景,更是在见证一个时代的变迁,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建设改造,而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乡村建设2.0:小南会的升级进行时
小南会村正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范本。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焕发着生机:贤皇庙的晨钟唤醒文旅融合的朝阳,悬崖栈道的改造演绎着“危崖变通途”的发展智慧,同时打造文化墙、石碑和主题园区,它在发展中注重文化传承与环境美化,为其他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展望未来,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必将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撰稿:张雨婷 杨田茹 曹炜焱 供稿:艺术传媒学院 摄影:张耀文 王伟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