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商务英语学院 > 正文

【辅导员说完满】语言的通货膨胀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形容词了吗——晋中信息学院商务英语学院2024级辅导员说完满活动

发布时间:2024-11-26阅读数:

每一代人都会在语言的土壤下种下新的种子,催生出反映时代特征的新词汇和表达方式,只要是真诚表达、好好说话、珍惜并善用文字的个体,都是塑造未来语言文字面貌的雕刻者和创造者。

11月25日16:00,商务英语学院辅导员郭凯英于万画影城1号巨幕影厅开展“语言的通货膨胀,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形容词了吗?”辅导员说完满活动。

今天你哈了吗?

活动伊始,郭老师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调研,让同学们在微信聊天记录里搜索“哈”字出现的频次,通过学生的动作和手势知晓带有“哈”的聊天记录滑不到底。针对这一现象,郭老师发出疑问,同学们为什么使用这么频繁?一般是用几个哈表示好笑?随机抽取两位同学,他们围绕拉近彼此距离和受制于社交礼仪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并通过列举平时互联网交流沟通的语言表达予以佐证。之后请两位同学用“声音”将线上网络表达的“哈”以夸张的方式演绎出来,通过网友对不同数量“哈”赋予的不同释义,引导同学们深度思考这样的语言表达习惯,并发问到底是对语言文字感受力下降了还是不知如何用细腻的语言表达情绪?

在互联网社交中 你觉得你的话还值钱吗?

互动之后,郭凯英老师引出“语言的通货膨胀”这一概念,语言的使用变得过量过度,却没有相应的情感、思想作支撑,导致语言本身的价值贬损。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老师邀请几名同学上台演示,道具KT板汇集了当下比较火的交流常用流行语及表达习惯,通过绕线的方式展示网络世界中如何称呼他人、用什么语言表达情绪和观点。在完成缠线环节后,请三位同学代表依据自己的表达习惯谈谈的想法,其中一位同学表示“很多梗之所以能流行起来一定有它的原因在,因为互相玩梗可以获得了情绪价值和情感收益,在我看来这就是值钱的。”

随后,又有两组同学情景再现了日常交流中使用的高频称呼语,以及异性和同性之间由于词语感受力的差异会碰撞出怎样火花,从而更深刻地意识到语言比钱先贬值,爱你也只是谢谢你的意思,这种语言表达到底是更勇敢了呢还是更麻木了?郭老师提到,在互联网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流行语存在和使用无可厚非,并且使用夸张化、情绪化、戏剧化的语言是能够带来一种“尖叫效应”,充分吸纳对方的注意力。但是如果存在“过量、过度”,就会成为语言习惯,演化一种形式大过内容的“社交表演”。

人人都在说话 人人都是哑巴

中国青年报曾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为“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过于依赖表情包、梗、流行语、省略语,表意能力严重萎缩”,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互联网信息过载的情况下,所接收信息越来越趋同,并通过一张幻觉图片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当你看到某个事物时,会因为所接收信息的变化而产生“错觉”。从而反映出在当代词义弱化和语言通胀的情况下,人们对中间地带的事物愈加失去感受力,只能通过接收和输出“极限化”词语来获取对方的注意力,文字原本的含义已经逐渐消解,无法正确表达内心的观点和想法。

找到适合自己的形容词 为语言文字注入生命力

再次回到汇聚网络常用语的图片上,郭老师留了一个悬念,最后有一个问题“如果戒除语言通胀的依赖,你还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形容词吗?”大部分人选择了否。郭老师提到,可能同学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现象造成的后果或者说不知道该如何去处理,老师也给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不要过分迎合网络流行语,适时从网络世界中抽离出来,通过阅读和电影赏析等活动在思想的淬炼和情感的沉淀中涵养语言的审美。其次,在亲情关系中适时运用“膨胀化语言”表达爱意,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爱意,这才是一段健康关系应有的表达。最后,郭凯英老师告诉大家,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小国家,有的人从不生产爱意,只想靠大量印刷语言来让自己拥有更多金钱,于是语言贬值。而有的人则坚持生产爱意,保持着原来的语言节奏,所以语言不断升值。

不要担心爱的语言会贬值,请相信自己爱人的能力,你的语言因你而珍贵!

(撰稿:商务英语学院  供稿:商务英语学院  摄影:商务英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