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在工业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当标准化生产成为主流,总有一些匠人和品牌,默默坚守着古老的技艺,用双手雕琢时光的温度。唐人居从三晋大地出发,不仅将千年家具工艺的精髓融入每一件作品,更让这份东方美学走向世界。


一匠·开启晋作源
唐人居,一个以传承为使命、以创新为羽翼的晋作家具品牌。1989年,在山西襄汾这片浸润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土地上,唐人居正式创立。品牌创始人曹运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作家具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怀揣着对传统家具文化的满腔热忱,开启了一段传承与创新之路。从走街串巷收集散落民间的明清家具,到潜心钻研晋作家具的制作工艺,曹运建带领唐人居逐步成长为集收藏、制作、销售、文化传播于一体的行业标杆,让晋作家具这一古老技艺重获新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一刀·刻透东方意
踏入唐人居的晋作家具博物馆与展览馆,每一件家具都是凝固的东方哲学。选材时,匠人们精心挑选高端红木、金丝楠木等珍贵木材,通过精湛的打磨技艺,让木材褪去粗糙,显露出细腻的纹理与温润如玉的质感。


在工艺上,他们摒弃冰冷的铁钉,以榫卯结构取而代之。凹凸咬合的精妙设计,赋予家具坚韧的生命力,使其无惧岁月的磨砺,历久弥新。
四出头官帽椅以流畅椅背勾勒文人风骨,搭脑两端舒展如官帽展翼,既承载“正襟立世”的气节,亦暗含“仕途通达”的期许;


灯挂椅取形古灯悬梁,纤细搭脑似凌空挑杆,极简线条中藏着“照亮生活”的温暖隐喻。


束腰马蹄腿书桌的桌脚更藏深意,四足笔直顶天立地,诠释“上不让天,下不让地”的刚正,而棱角处特意打磨的圆润弧度,恰似“中间让的是和气”的处世智慧——刚柔并济间,将中国人对天地的敬畏、对和谐的追求,尽数融入榫卯交错的方寸之间。



这些家具不仅是工艺的结晶,更是千年文明在器物上的诗意栖居。罗汉床围子上的“福禄寿喜”雕花,寄托着吉祥如意的期许;衣柜门面上暗含“天圆地方”的方正造型,诠释着古人对宇宙的理解。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东方文化的深邃与厚重,让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绽放独特的魅力。

一器·叩响世界门
当汾水之畔的木屑清香飘进纽约唐人街的街巷,唐人居的榫卯声正化作跨越山海的文明回响。那些浸润着东方智慧的晋作家具,宛如时光信使,在太平洋彼岸的橱窗里静静伫立。千年文明的温度,就藏在凹凸咬合的榫卯里,藏在方正与圆润相济的线条中。

当我院传承团与山西电子科技学院的师生一同推开唐人居的木门时,指尖触碰的不只是温润木纹,更是匠人们跨越时光的坚守。两校师生在关于唐人居非遗文化传承的交流中,围绕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展开了深入互动。我院传承团分享的非遗技艺知识,与山西电子科技学院带来的数字化视角碰撞出独特火花,双方就传统元素的现代表达、工艺传承的技术赋能等话题交换想法,在对文化传承的共同关注中,悄然拉近了距离。这场交流没有停留在表面的参观,而是让不同专业背景的师生找到了文化传承的共通点——既有对老手艺坚守的敬意,也有对创新路径的探索,展现出新一代在文化传承中开放包容的姿态。


参观尾声,镜头定格下两校师生并肩而立的身影——年轻的面庞与古朴的建筑相映成趣,手中挥舞的校旗与戏台共同勾勒出文化传承的生动图景。这张合影不仅是两校友好交流的见证,更预示着新一代正以青春之力,续写东方美学对话世界的崭新篇章。

(撰稿:李 颖 供稿:商务英语学院 摄影:商务英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