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商务英语学院 > 正文

【三下乡】古建砖瓦间的青春对话录——晋中信息学院“‘英语+’遇见美丽中国”中华文脉传承团

发布时间:2025-07-13阅读数:

7月11日,“‘英语+’遇见美丽中国”中华文脉传承团走进汾城古建筑群、触摸历史,以探索之姿解码文明密码。这场与历史的深度对话,不仅被时光铭记,更被《临汾日报》记录,成为青春传承路上的鲜明注脚。

一步·越千年

实践团成员踏着青石板路前行,从鉴察坊到翊镇坊,两侧古建的飞檐在阳光下投下斑驳光影。

恰好遇见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学子们正在进行实地测绘,实践团成员主动上前交流,不同专业的视角在砖石瓦缝间碰撞。

脚下的唐砖宋瓦见证着这场对话,飞檐上的瑞兽仿佛也探出身子,将年轻的思考纳入千年的记忆。

指尖轻触斑驳的墙面那一刻,唐的浑厚、宋的灵动、明清的精致,都在青春的注视下苏醒。

一景·藏千秋

汾城古建筑群如同一轴徐徐展开的画卷,城隍庙、鼓楼、文庙恰似散落其间的明珠,串联起千年的风华。城隍庙的琉璃影壁是画卷中最绚烂的一笔,孔雀蓝琉璃砖拼就的龙凤纹样在阳光下流转金光,每一片瓦都凝结着明清工匠的巧思,历经风雨而不褪色的釉色,诉说着古人对信仰的虔诚。

古城中心的鼓楼是画卷的点睛之笔,整个建筑群的棋盘式格局尽收眼底,街巷如脉络般延伸,仿佛能听见昔日晨钟暮鼓穿越时空的回响。

而汾城文庙则以沉静的姿态矗立其间,棂星门的石雕龙纹栩栩如生,大成殿的琉璃瓦映着天光,门前“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石碑,默默彰显着对儒家文脉的尊崇。

这些凝固的风景里,藏着汾城的千年记忆。实践团成员还打卡了《小巷人家》的拍摄地,斑驳的墙面、古朴的门扉,仿佛还留存着镜头里的烟火气,让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鲜活在此刻交融。

一解·悟传承

襄汾县中源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讲解员来到身边,让古建群里的故事渐渐鲜活。从城隍庙琉璃影壁的釉色配比工艺,到普净寺的香火如何在岁月中延续;从鼓楼的钟声如何呼应古城的作息,到文庙的规制里藏着怎样的教化理念。

讲解员的话语打开了古建与实践团成员的共鸣之门:传承不在远方,而在当下。

一见·传声量

实践团的探索与感悟,也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将他们与古建的故事、对传承的思考记录下来,登上了《临汾日报》的版面。

带队老师陈利红和传承团代表马梦圆接受采访,在镜头前讲述着实践中的所见所感,让更多人听见青年与历史对话的声音,也让这份青春传承的力量,借助媒体的传播,抵达更远的地方。

从踏上古城土地的那一刻起,传承的种子便已播下,而随着故事的传播,这份对文脉的守护与传承正以更有力的姿态,在时光里生长。

(撰稿:李 颖 栗卓卓  供稿:商务英语学院  摄影:商务英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