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商务英语学院 > 正文

【三下乡】文脉寻踪:从国家守护到青年接力的千年对话——晋中信息学院“‘英语+’遇见美丽中国”中华文脉传承团

发布时间:2025-07-14阅读数:

7月12日,“‘英语+’遇见美丽中国”中华文脉传承团走进山西襄汾,在汾阴洞的道韵中追溯唐宗过往,在普净寺的钟鼓声里聆听时光律动,这场连接古今的精神对话,是青年一代叩问千年文脉、承接精神薪火的生动注脚。

汾阴洞:踏访道迹 追溯唐宗过往

团队成员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汾阴洞,这里虽以“洞”为名,实则是一处蕴含道家意趣的文化遗址。

他们踩着被岁月磨平棱角的青石板,在古柏掩映的路径上缓缓前行,不时驻足观察周边环境:石壁上深浅不一的刻痕、山涧中潺潺流淌的清泉、崖边顽强生长的古藤,都成为他们记录的对象。

当地老先生介绍,隋末唐初时,唐高祖李渊曾在此停留,队员们仔细查看了洞壁上模糊的文字残迹,用相机拍下那些与周围岩石色泽不同的印记,又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向导讲述的传说——这些细节拼凑出的片段,让他们得以想象千年前那位未来帝王与这片土地的交集,也让这次探访多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普净寺:聆听钟鼓 感受时光律动

抵达普净寺时,他们站在寺外的石阶上,敲响晨钟和暮鼓,静静感受着钟声里蕴含的沉静力量。

同行的老人表示普净寺的钟鼓不仅是作息的标记,更承载着“警醒世人”的深意。

站在殿前的空地上,队员们望着钟鼓上被岁月磨出的凹痕,敲响了悬挂在古槐旁的晨钟与暮鼓。

忽然明白:时光的流逝从不是终点,那些在钟声里沉淀的敬畏之心、在香火中延续的精神力量,正等待着青年一代用理解去承接,用行动去守护。

在汾阴洞,他们通过实地探访与细节考证,读懂了历史人物与地方文化的交织;在普净寺,他们凭借聆听与观察,体悟的不仅是仪式的庄严,更是“警醒”二字穿越时空的精神回响。

文化传承需要脚踏实地的探寻,需要对细节的敏锐捕捉,更需要在与历史对话的过程中,理解这片土地的精神内核。

(撰稿:栗卓卓  供稿:商务英语学院  摄影:商务英语学院)